貓咪的齒吸收
齒吸收,顧名思義是指牙齒的結構被自身的免疫系統破壞而吸收掉,而根據齒吸收發展階段的不同,以及口腔的狀況,會有不等程度的臨床症狀。診斷上除了牙冠明顯缺損外,有些病灶容易躲藏在牙冠跟牙根交接處,而被發炎的牙齦所覆蓋,這時就需要麻醉下用齒科探針檢查以及拍攝牙科X光,以協助確診。
齒吸收在醫學上已經發現數十年了,可能的風險因子有很多,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個絕對的定論。今年(2021)有兩篇在探討貓咪齒吸收的文獻發表,其中一篇探討了口腔菌叢與齒吸收的關係,而另一篇則分析了齒吸收與血檢異常的相關性,以探討齒吸收對於全身系統的影響。這次的小科普,就來看看後者這篇文獻吧!
要理解齒吸收,首先要複習一下牙齒的命名、以及齒吸收的基本概念(臨床表徵分級以及X光影像分級)。
貓咪的齒式 3131/3121
牙齒的命名方式大致分成兩種,第一種是根據方位及牙齒的種類命名,第二種則是給予固定的數字。而這兩種方式依習慣的不同而有使用上的偏好,並常常被交互著使用。
U: Upper, maxillary(上顎) / L: Low, mandibular(下顎)
R: Rite side(右側) / L: Left side(左側)
I: Incisor(切齒) / C: Canine(犬齒) / P: Premolar(前臼齒) / M: Molar(臼齒)

貓咪齒吸收有分嚴重程度嗎?
根據American Veterinary Dental College (AVDC),齒吸收在臨床表徵上可以分為五級(TR stage),在牙科X光影像下可以分為三級(TR type)。
貓咪齒吸收的臨床分級

貓咪齒吸收的影像分級

在簡單review完基本知識後,這篇研究告訴了我們什麼其他的事呢?
Whyte, Ana, et al. “Blood Parameters and Feline Tooth Resorption: A Ret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 from a Spanish University Hospital.” Animals 11.7 (2021): 2125.
齒吸收的症狀?會同時有其他牙科問題嗎?
這篇回朔性研究顯示,在有齒吸收的貓咪中,並不是每一隻都會有明顯的臨床症狀,統計上13.8%有過度流口水,37.9%有口臭,3.4%會流紅色的口水(流血)。而這些確診齒吸收的病例,44.8%同時患有牙周病,6.9%同時有後口炎,34.5%有牙周病及後口炎同時合併發生,只有13.8%的貓咪單純只有齒吸收的問題。
有特別容易發生齒吸收的牙齒嗎?
在這篇文獻裡,最常發生齒吸收的牙齒、齒吸收階段、及其發生比例分別為:
LLP1(307)–stage4 (27.6%)
LRP1(407)–stage5 (27.6%)
LLM1(309)–stage4 (20.7%)
LLC1(304)–satge4 (20.7%)
LRC1(404)–satge4 (20.7%)
在2004年的一篇研究中,就建議以LLP1(307)及LRP1(407)當作是否發生齒吸收的「哨兵牙」(TR sentinel teeth),以利早期發現其他牙齒齒吸收的問題,而本篇研究則更加證實了這個看法。
齒吸收的臨床分級(TR stage)跟X光影像分級(TR type)有關聯嗎?
統計分析上,TR stage跟TR type之間有一定比例的相關。較輕微的齒吸收(TR stage1&2)幾乎都是TR type1;而較嚴重的齒吸收中,TR stage3的牙齒有66.7%是TR type1,TR stage 4的牙齒有63.8%是TR type2。
一般認為TR type1跟發炎及牙周病相關,而TR type2則為不明原因。不同的TR type決定了治療的方式。
齒吸收的貓咪較易有血檢異常嗎?
統計上,有齒吸收的貓咪,有較高的比例會在血檢中發現CREA數值高、BUN/CREA比例降低、ALB/GLOB比例降低。這幾項指數主要反映了腎損傷及感染發炎狀態。
在狗,過去研究確實發現牙周病與腎損傷之間可能有因果關係。而在貓咪,雖然目前無法確認這些血檢異常跟齒吸收之間是否為因果關係,但在有齒吸收的貓咪,特別注意是否有這些血檢的異常是必要的,同時除了BUN及CREA之外,建議也可評估其他更早期的腎損傷指標。
總結
最常發生齒吸收的牙齒是LLP1(307)及LRP1(407)。
較晚期的齒吸收在X光影像下通常為TR type2,齒根與齒槽骨已沒有界限。
診斷齒吸收的貓咪,建議特別注意腎損傷及感染發炎的指數。
有一定比例的貓咪是沒有明顯臨床症狀的,看到這邊,大家快去看看家裡貓咪的牙齒有沒有怪怪的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