飼養狗貓多少一定有聽過心絲蟲,它是一種透過蚊蟲叮咬傳播,感染後寄生於肺動脈的血液寄生蟲。相較於心絲蟲療程既昂貴又漫長,即便成功殺蟲之後,仍可能在心血管、肺部、肝腎等器官,留下不可抹滅的傷害,心絲蟲的預防簡單又有效,是目前唯一可以被預防的心臟病,預防勝於治療的價值,在這個疾病可以說是體現無遺,記得預防心絲蟲,才不會心事重重。
Table of Contents
心絲蟲
心絲蟲(學名Dirofilaria immitis,英文俗稱Heartworm)是一種圓線形寄生蟲,當蚊蟲吸食被感染動物的血液時,微絲蟲(心絲蟲的幼蟲)會趁機搭上這輛便車,10-14天後可以成長到具有感染能力,就會藉由蚊蟲叮咬時偷渡到下個宿主形成感染,順著血管移動到肺動脈獲取養分並持續發育,母蟲甚至可以長到30公分以上,心絲蟲成熟之後便開始交配繁殖,通常在感染後的7-9個月,下一代的微絲蟲就會增殖到可以被檢測出來。

一般來說,心絲蟲可以在多數宿主體內存活3-5年以上,長期盤據在肺動脈至右心之間,除了蟲體本身直接損害心臟瓣膜和血管內皮增生,進而使得右心和肺臟功能受阻,過多的蟲量感染、死蟲,以及宿主的免疫反應,也會引發溶血、血栓、腔靜脈症候群和肝腎功能不全等其他併發症。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、呼吸急促、體力下降、昏厥、腹部膨大(腹水)、黏膜蒼白、血尿等等,都與上述的事件有關。
預防勝於治療,要說三次
在2017年台灣大型心絲蟲調查之中,犬的盛行率在為22.8%,換言之在台灣未預防心絲蟲的狗,幾乎是每4-5隻就有一隻感染,儘管飼養在戶外會有更高的盛行率,因此減少與環境中的病媒蚊接觸當然也有幫助,然而全室內飼養和偶爾外出的生活型態仍有7.5%和10%的盛行率,意味著即便完全不外出也會需要預防心絲蟲,畢竟蚊蟲無孔不入隨著電梯或水管都還是會進到室內。
有鑒於此,養在室內或戶外都不要心存僥倖,最重要的從小(6-8週齡起)就要開始預防,無論是外用滴劑或是口服錠劑,由於部分預防藥只有預防外寄生蟲,選擇時應確認預防項目有心絲蟲,藥物成分包含巨環內酯類。除了對此成分較為敏感的牧羊犬或懷孕哺乳中母犬,需額外留意產品的安全測試報告,定期給予這類預防藥物,通常在低藥物濃度下即可有效殺滅微絲蟲、第三/四期幼蟲,又不至於對身體造成顯著毒性。
蚊蟲無孔不入,即便完全不外出也會需要預防心絲蟲,而且從6-8週齡就要開始!
心絲蟲的檢驗與診斷
適合檢驗的時機
- 出現懷疑心絲蟲感染的症狀(咳嗽、運動不耐…)
- 未規律預防心絲蟲,預備再開始投藥之前
- 更換寄生蟲預防藥或品牌之後4個月
- 例行健檢(即便都有按時給藥,預防效力也不保證可達100%)
如何診斷心絲蟲
除非是未滿七個月齡,即便感染也尚未能被檢測到的階段,否則無論是想確認或排除心絲蟲感染,都建議同時進行抗原檢測和微絲蟲篩檢作為雙重保險。
抗原檢測(血液快篩)
是當今心絲蟲敏感度最高的診斷工具,原理是利用血清學去偵測成熟母蟲所分泌的蛋白質(目前尚無偵測公蟲的有效方法)。
微絲蟲篩檢
透過顯微鏡檢視厚血片,是否存在具有活動力的心絲蟲幼蟲。
輔助檢查
在確認心絲蟲感染之後,其他非診斷用途的檢查也是相當重要,能夠了解感染的嚴重程度,以及對於其他器官系統的整體影響,有助於治療計畫的制定,並且根據治療前後的檢查結果評估病患的耐受力。
胸腔X光
可以確認心血管輪廓和肺部感染狀態,同時排除其他可能造成類似症狀心肺疾病,蟲體數量較多時其承載部位,周邊肺動脈、肺動脈幹以及右心,會因此而擴張或膨大;此外,肺部也可能因為發炎或栓塞而出現支氣管增厚或肺間質浸潤。
心臟超音波
蟲體會在超音波下呈現兩道平行線,這樣的「等號」影像相當有辨識力,然而,輕度感染時蟲體多半分布於周邊肺動脈,只有當數量夠多時才會滿到肺動脈主幹和右心這些掃描範圍,即便對於心絲蟲的偵測敏感性不高,仍建議作為心臟功能和結構損傷的評估。

其他檢查
血液學可能發現嗜酸性球或嗜鹼性球增多等寄生蟲感染的證據,伴隨慢性炎症或溶血所致的貧血。血清生化學則常見肝指數上升,與免疫反應相關的高球蛋白血症、急性腎指數增高和低白蛋白血症。進展嚴重則於尿檢也會有血紅素尿。
心絲蟲的治療
在診斷出心絲蟲陽性並完成其他檢查評估之後,有嚴重併發症的話會先穩定症狀,並可以考慮先以外科方式盡可能移除心絲蟲,接著再遵循美國心絲蟲協會的內科治療指引,以多重模式分別殺滅剩餘的心絲蟲成蟲與微絲蟲,同時嚴格限制運動,治療過程的死蟲栓塞雖無法避免,可以盡可能降低相關併發症。
限制運動
不論心絲蟲感的嚴重程度,治療原則中做重要的就是限制運動,
外科移除心絲蟲
手術將從右頸進行切創,以鉗子從頸靜脈進到右心房夾除心絲蟲,也因此蟲體只存在周邊肺動脈的輕度感染和微絲蟲並不適用,此外也不可能完全移除所有心絲蟲後續仍需配合內科治療,嚴重感染可能影響回心血流而引發腔靜脈症候群,是更高的手術麻醉風險等級,但是移除蟲體可以減輕症狀,以及後續治療中的死蟲栓塞,在審慎的評估之下是一個治療選項。
內科藥物治療
美國心絲蟲協會建議療程包含了三次殺滅成蟲的針劑Melarsomine,口服抗生素Doxycycline和類固醇減輕治療不良反應,以及針對幼蟲的心絲蟲預防藥,以鉗形攻勢夾擊各種不同生長階段的心絲蟲可以有98%的治療成功率,最後要記得再複驗微絲蟲和抗原皆為陰性,為期一年的療程才算大功告成喔。
確認感染後的天數 | 治療內容 |
---|---|
第0天 | 確認感染,開始限制運動,使用類固醇緩解臨床症狀 |
第1天 | 投予心絲蟲預防藥,並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 |
第1-28天 | 口服抗生素Doxycycline四週,抑制心絲蟲並減輕蟲體死亡病變 |
第30天 | 投予心絲蟲預防藥 |
第60天 | 投予心絲蟲預防藥 |
第一劑Melarsomine成蟲針劑 | |
嚴格限制運動,並給予四週類固醇 | |
第90天 | 投予心絲蟲預防藥 |
第二劑Melarsomine成蟲針劑 | |
第91天 | 第三劑Melarsomine成蟲針劑 |
嚴格限制運動,並給予四週類固醇 | |
第120天 | 微絲蟲篩檢(顯微鏡檢厚血片) |
第365天 | 抗原檢測(血液快篩) |
貓也會得心絲蟲嗎?
YES,答案是肯定的,台灣的貓有3.1%的心絲蟲抗原陽性率和6.7%的抗體陽性率。雖然貓不是心絲蟲的主要宿主,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性,被感染的蟲量也少,可能只有2-3隻,許多還沒抵達肺動脈可能就會死亡,感染機會和程度相較於狗似乎要輕微許多,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,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,結果往往比想像中要更嚴重,甚至只要一隻蟲體就可能危及性命。
由於貓並不是理想的寄生對象,心絲蟲不見得可以順利抵達心臟,在體內不正常移行的比例很高,造成全身動脈或神經系統的傷害,而症狀通常出現於蟲體在抵達肺部以及死亡的時候,急性而劇烈的炎症反應所引起的心絲蟲相關呼吸道疾病,和貓氣喘或過敏性支氣管炎相當類似,包括了持續呼吸急促、慢性咳嗽、咳血,甚至是無預警猝死。
診斷困難也讓心絲蟲在貓的盛行可能被低估的,臨床檢查主要仰賴檢驗血液中的抗原和抗體,然而這些工具各有各的限制,例如偵測成熟母蟲的抗原檢測可以確診,但是會因為僅有公蟲或母蟲尚未成熟而造成偽陰性;抗體檢測雖然可以確認曾經得過心絲蟲而產生的抗體,卻無法得知檢查當下是否仍持續感染。因此要診斷貓心絲蟲感染,抗原和抗體檢測都是必須的,也需要搭配X光、心臟超音波、病史和臨床症狀輔助,才能增加診斷的正確性。
在貓若是無症狀心絲蟲感染可能會自癒不一定要治療,可監控狀況並於6-12個月後再次追蹤;已經出現症狀且X光下有肺部病變可給予類固醇緩解症狀;極低劑量殺成蟲藥melarsomine就對貓有毒性,不建議使用;持續使用巨環內酯預防藥可減少體內蟲量,然而蟲體死亡的過敏反應仍是未知的。由於目前沒有顯示出何種內科治療可以明確延長存活時間,原則上以外科方式移除蟲體會比在體內摧毀來得好,不過多數狀況仍受限於感染數量不足而不適用。
貓若感染心絲蟲,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,定期預防仍然是關鍵!
參考文獻
- (2017) Prevalence and epidemiology of canine and feline heartworm infection in Taiwan, Parasit Vectors.
- (2020) Current Felin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, Diagnosis, and Management of Heartworm (Dirofilaria immitis) Infection in Dogs, AHS.
- (2018) Current Canin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, Diagnosis, and Management ofHeartworm (Dirofilaria immitis) Infection in Cats, AH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