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26
為什麼要健檢
所謂的「健康檢查」,其實是動物「看起來都還好」的時候,就先來確認內在有沒有什麼潛藏的問題。很多慢性病的發展其實是悄悄來的,等到真的出現症狀時,往往已經不是「早期」了。 舉例來說,慢性腎病、心臟病甚至某些癌症,在初期可能完全沒有異狀,但若能透過定期檢查提早發現,我們就有機會更早介入、延長良好生活品質,甚至避免急性惡化或重大開銷。
所以,「健檢」並不是等到覺得牠怪怪的再來做,而是「一切看起來都好」的時候就該做,這才是健檢真正的意義。
幾歲要開始健檢
可以分為幾個時期,各個時期檢查的目的和內容都稍有不同。30公斤以上的大型狗衰老速度較快,七歲以上就可能步入老年了喔!
- 幼年:剛開始飼養的時候務必要做一次基礎檢查,可以和打疫苗一起。這個時候的目的是要確定有沒有明顯的先天性疾病,以及在最關鍵的生長期有沒有順利健康地長大,並且和醫師確認飲食內容、生活環境有沒有什麼不足之處。
- 絕育前:大都會在6-12月齡左右絕育,絕育前務必要做基礎血檢。若飼養的品種有先天性疾病的風險,例如心臟病、髖關節發育不良、多囊腎等等,可以在這個時候一起檢查。
- 成年:大約是1-7歲,這段時期通常是動物最健康的時期,但還是希望每年至少一次的基礎血液檢查,如果費用許可,也可以一兩年做一次影像檢查。這時的目的在於建立基礎的健康檔案,若未來發生慢性病,這些資料都很有幫助。
- 中年:大約7-10歲,開始有機會發生慢性疾病,這時每年一次的基礎血檢就是基本配備,可以考慮增加一些慢性疾病的篩檢(例如甲狀腺等),也要開始做影像檢查。
- 老年:10歲以上的動物可能是70幾歲的老人家了,健檢內容就建議每年要包括完整的血檢、慢性病篩檢和影像檢查。若12-15歲以上,甚至建議縮短至半年一次的血檢。
健檢有哪些項目
- 理學檢查:測量體重、觀察體態,利用視診、觸診、聽診等無須儀器的檢查,來評估動物的基本狀況,是健檢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一環。
- 血液檢查:檢測肝腎功能、血球狀況、蛋白、血糖、電解質等指數,幫助判斷身體是否有嚴重問題,是健檢的主力。
- 尿液檢查:有助於發現早期腎臟疾病以及下泌尿道異常。
- 影像檢查:包含X光與超音波,可以檢視心臟、肝臟、腎臟、膀胱、腸胃等身體內部構造,有助於發現器官大小、型態異常,也可能可以看到團塊、結石等異常構造。
- 其他檢查:視動物狀況可能會另外安排血壓、眼壓、各種快篩等其他檢查。
延伸閱讀:獸醫師教你看檢驗報告
健檢要空腹嗎
盡量空腹8-12小時,可以喝水。因為進食可能造成以下影響:
- 對檢驗數值的直接影響:例如血糖、血脂、尿素氮濃度等數值,都可能會因為剛吃飯而上升。
- 對檢驗數值的間接影響:若剛吃飽飯血液中有過多脂肪而形成脂血症時,可能會影響許多檢測的數值(取決於檢測方法),因此檢驗室都會盡量希望不要收到脂血症的檢體。
- 物理性的影響:吃飽飯後胃會漲大,如果健檢預計要做一些影像檢查,就有可能會被胃中的食物擋住而影響檢查品質。
假如沒有空腹,但數值都沒有超過正常範圍或不影響影像,可能都還可以接受,但假如已經超過正常範圍,那可能需要空腹時再追蹤一次喔。